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 >> 详情
“极危”“濒危”标签难脱 专家介绍中国长臂猿保护进展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3-07-08 19:04:23

中新社海口7月8日电 题:“极危”“濒危”标签难脱 专家介绍中国长臂猿保护进展

中新社记者 王晓斌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古代,长臂猿广泛分布在中国黄河以南的森林里,长江两岸曾常年回荡着它们的歌声。如今,它们在云南、海南、广西等地的山林里栖息,“极危”“濒危”是每一个长臂猿种群难以甩脱的标签。


【资料图】

全球长臂猿联盟第一次合作伙伴大会7月7日-9日在海南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海南长臂猿保护经验被誉为“海南方案”“霸王岭模式”,种群数量在缓慢增长中;但总体来说,以海南长臂猿为代表的中国长臂猿,生存状况依然不容乐观。

图为北白颊长臂猿资料图,该物种在中国已经处于野外灭绝状态。(范朋飞 供图)

中国动物学会灵长类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范朋飞介绍,目前,生活在中国的长臂猿共有7种,总数加起来不超过1800只(其中分布在无量山和哀牢山的西黑冠长臂猿数量最多,约有1400只),白掌长臂猿、北白颊长臂猿已经处于野外灭绝状态。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又名天行长臂猿,是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全球性濒危物种,主要栖息在高黎贡山海拔1600米至2600米的树林中。2017年,天行长臂猿被认定为新物种,范朋飞是确定其为新物种的主要科研人员之一。范朋飞说,天行长臂猿目前仅存150只左右,面临种群基数低、种群片断化、冬天欠缺食物等问题,且近三分之二的种群生活在保护区外、易受干扰。

对此,科研人员使用牵绳搭桥、放声诱导等方式,吸引长臂猿朝设计好的栖息地迁移扩散,帮助它们更快找到配偶,形成新的家庭。“通过调查对比,我们发现天行长臂猿不同种群的数量有降有升。去年开展了中国灵长类所有物种的生存状况评估,我们把这个物种评估为‘极危’。”范朋飞说。

图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又名天行长臂猿。(资料图,范朋飞供图)

海南长臂猿是中国特有种,也是海南特有种,是世界上目前最濒危的灵长类物种。总数为37只的海南长臂猿分有6个种群,都生活在霸王岭热带雨林中。IUCN SSC(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2019—2020年红色名录显示,全球20种长臂猿中,19种的种群数量在减少,仅海南长臂猿保持稳定且小幅增长。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员许涵是参与保护海南长臂猿的科学家之一。“有人可能会好奇,我们研究植物的怎么跨界到动物保护项目来了。”许涵说,“极危”状态的海南长臂猿的个体数较少,直接影响种群的繁衍。目前最紧迫的问题是扩大适宜其生存繁衍的生境面积,即解决海南长臂猿栖息地面积较小且破碎化分布难题,而这需要植物生态学家来主导解决。

“在海南长臂猿分布区,我们建立了200个长期植被固定监测样地,收集数据评价不同样地的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长臂猿喜食食物资源分布等。”许涵说,为了解决栖息地小而散的问题,科学家们还构建了一个“生态廊道”连通体系,初步拟定了上百种用于生态廊道种植、低地雨林恢复的乡土树种名单,开展了300亩森林的生态修复示范工作。

图为科学家绘制出的海南霸王岭一带适合海南长臂猿栖息的区位图。(许涵供图)

“海南长臂猿种群太脆弱了,人为干预措施目前不宜直接施加在它们身上,我们就采取植被生态修复与保护等系列措施,用间接方式稳定种群数量,为其缓慢增长创造有利条件。”许涵说,适宜栖息地的植被恢复不可能一蹴而就,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海南长臂猿始终伴随着“极危”标签。

不过稍显宽慰的是,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保护长臂猿这个森林旗舰物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也日益频繁。去年10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等机构,以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为秘书处,发起成立了全球长臂猿联盟,来自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孟加拉国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16家组织加入联盟。

“21世纪很多动物面临灭绝的危险,长臂猿是与人类最为接近的物种之一,也是灭绝风险最高的物种之一。”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原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执行理事会主席章新胜出席此次大会时表示,保护长臂猿需要彼此的经验及各界的助力,希望通过全球长臂猿联盟这个透明的平台,磋商保护长臂猿的五年行动计划。(完)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